近日,京東金融研究院發布了《2017金融科技報告——行業發展與法律前沿》(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包括行業發展篇和法律政策篇。
據雷鋒網AI金融評論了解,其中行業發展篇重點對全球金融科技的范疇、特征、研究熱點進行提煉,并對網絡支付、互聯網銀行、互聯網保險、互聯網證券、互聯網消費金融、P2P、互聯網眾籌、數字化投顧和互聯網征信九個金融科技細分領域的行業發展、商業模式、代表性企業予以梳理與回顧,重點著墨于中國金融科技行業發展分析與展望。而法律政策篇則介紹了全球金融科技產業、細分金融領域的監管政策,以及金融科技所立足的新興科技(如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的監管狀況。
以下,就和雷鋒網AI金融評論一起分享報告的精華內容吧!
為統計全球金融科技相關的研究成果,報告以“fintech”和“fin-tech”為主題,檢索全球規模最大的文摘和引文數據庫Scopus,相關文獻的發表時間鎖定在2011 年1 月1 日至2017 年3 月15 日,共檢索出60 篇相關程度較高的文獻:
報告顯示,全球對Fintech 這一新興概念的深入研究才剛開始,從2011 年至今,相關文獻數量逐年增多。
報告稱,這些文獻主要從金融科技創新與金融包容改善,金融科技興起與監管的應對范式,科技在金融領域的應用,金融科技發展與安全、隱私保護等方面探討了金融科技興起帶來的改變和積極意義,以下是主要觀點摘要:
《金融包容和新商業模式中金融科技的地位》提出,在一個技術和相關金融服務快速發展的世界,監管機構需要有具備前瞻性的應對范式,不至于扼殺這個新興行業的成長。
《監管影響評估中創新原則的需要:歐洲金融和創新案例》指出,歐洲經濟受到許多阻礙,部分原因在于歐洲金融體系厭倦資助創新企業。文章認為,可以通過在監管影響評估中采用“創新原則”優先考慮用于促進創新的監管方法,同時解決其他監管目標。
《從行動者網絡理論分析中國金融科技行業》對中國金融技術行業的歷史發展進行多層次分析,討論了中國金融科技行業的政策影響,重點關注國家在促進國內外民族工業中的角色變化。
《銀行業和金融科技:挑戰還是機遇?》指出,金融科技已經成為銀行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FinTech 的迅速崛起改變了銀行業務的格局,促使銀行增加對FinTech 的投資,重新考慮服務分銷渠道,進一步規范后臺職能等。文章分析了銀行最近的發展趨勢,認為及時整合金融科技業務能夠使得銀行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獲得優勢等。
《金融部門人工智能的使用:案例研究和金融科技領域前景》?討論了如何在金融行業如何使用人工智能,描述了 AI 未來的使用前景。
《區塊鏈驅使的金融行業改革》 指出,區塊鏈技術成為金融科技的主要技術表現。文章分析了區塊鏈在金融部門的實際應用,主要應用包括數字貨幣、支付結算、安全交易、反洗錢和內部管理等,指出目前中國金融業發展區塊鏈面臨技術限制、缺乏標準、法律滯后等實際問題,需采取措施推動技術研發和建設相關標準、專業人才隊伍等。
《英國P2P 借貸和眾籌如何驅動金融科技改革?》指出,英國的新興金融部門在2015 年產生了超過32 億英鎊的投資和貸款,相比2014 年增長了80%以上,并介紹了英國P2P 貸款和眾籌平臺的實踐情況。
《安全和隱私問題:金融科技調查》 通過回顧金融業的安全和隱私問題,形成金融科技在安全和隱私維度的理論框架。
《基于文本挖掘研究金融科技安全的服務和趨勢》一文從金融科技和安全成功運行的重要性角度,為韓國金融科技行業規劃方向和任務。
? 2017 上海錦鋁金屬制品有限公司所有下屬關聯公司 版權所有